儿童晚上睡觉磨牙(医学上称为“睡眠时磨牙症”)是较为常见的现象,多与咬合习惯、心理因素、营养状况等有关。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,但长期磨牙可能影响牙齿健康(如牙齿磨损、牙龈损伤)或睡眠质量。
一、先排查常见诱因,针对性调整
咬合问题:牙齿发育阶段的“磨合”需求
儿童换牙期(6-12岁),乳牙与恒牙交替,牙齿排列可能暂时不整齐,咬合关系不稳定,容易出现磨牙,这是身体通过磨牙调整咬合的一种本能反应。
应对:若牙齿排列异常明显(如错位、拥挤),可咨询儿童牙科医生,评估是否需要早期干预(如佩戴咬合垫),减少牙齿磨损。
心理与情绪因素:压力或兴奋的“夜间释放”
白天玩耍过于兴奋、受到批评责骂、睡前看刺激的动画片,或环境变化(如换床、分房睡)导致焦虑,都可能引发夜间磨牙。
应对:
睡前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、看电子产品,可通过讲故事、听轻音乐等方式帮孩子放松;
多与孩子沟通,减少其心理压力,比如避免睡前批评,给予足够的安全感。
营养与消化问题:肠道不适或营养失衡
睡前吃得过饱、消化不良,或缺乏钙、维生素D、锌等营养素,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,诱发磨牙。
应对:
睡前1-2小时不进食,尤其避免甜食、油炸食品;
日常饮食保证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蔬菜等摄入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;
若怀疑肠道寄生虫(如蛔虫,虽现在少见,但可能引发夜间磨牙),可就医检查,遵医嘱驱虫。
二、长期磨牙的护齿与缓解措施
佩戴磨牙垫:若磨牙频繁(几乎每晚发生),可由牙科医生定制软质咬合垫,睡觉时佩戴,减少牙齿直接摩擦,保护牙釉质。
口腔肌肉放松训练:白天让孩子有意识地做“放松下颌”动作(如闭口时舌尖轻抵上颚,避免牙关紧闭),缓解咀嚼肌紧张。
改善睡眠环境:保持卧室安静、光线柔和,温度湿度适宜,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入睡,减少睡眠不安引发的磨牙。
三、何时需要就医?
多数儿童磨牙会随年龄增长(如换牙结束、情绪稳定后)逐渐消失,但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:
磨牙持续超过6个月,且频率高(每晚多次);
牙齿出现明显磨损、牙龈出血、牙痛,或面部肌肉酸痛;
伴随睡眠中频繁惊醒、打鼾、呼吸暂停等问题(可能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)。
总之,儿童磨牙以“排查诱因+日常调整”为主,家长不必过度焦虑,避免因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额外压力。若调整后无改善,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即可。
- 上一篇:全球仅一人! 法国发现第48血型"瓜德阴性", 比熊猫血珍稀1000倍
- 下一篇:没有了